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,“推进媒体深度融合,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,做强新型主流媒体,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”,标志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已从顶层设计进入全面落实新阶段。加快相关机制创新优化,对推进融媒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,省级技术平台是重要抓手和孵化器。2019年以来,湖南日报社“新湖南云”和红网“红网云”作为省委确定的两家省级技术平台,坚持以“4K+5G+AI”技术为强劲支撑,不断研发完善、迭代升级,有效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了“主流舆论阵地”“综合服务平台” “社区信息枢纽”的建设目标。目前,我省立足移动端的县级融媒体生产传播体系初步建成,省县两级媒体之间的相互赋能关系初步成型,应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优化,助推融媒体高质量发展。
强化全局统筹,完善舆情应对机制。互联网时代舆情信息真假掺杂,舆情事件传播迅速,给社会治理带来一定挑战。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,更好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:一是从政策层面鼓励、引导、要求融媒体平台积极作为,使其成为信息交流、群众讨论的平台,为舆情应对打下良好群众基础;二是建构起全局统筹、多方联动、紧密配合的舆情应对工作联动机制,以完善的配套制度规范多方主体职责范围和工作流程,使多方主体在机制内良好配合;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基于融媒体平台完善舆论预测监测、预警跟踪、发现上报、应急处置、事后恢复等工作环节,将舆情风险预警机制、舆情跟踪反馈机制与舆情应对联动机制结合起来形成闭环,为舆论环境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依托。
注重与时俱进,健全平台运行机制。一是进一步完善融媒体运行机制,规范融媒体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范畴,厘清政府部门和融媒体之间的关系,明确各主体的权责边界,可由政府实行招标、主管、监测、第三方考核,由主流媒体单位承接技术创新、舆论监测、功能完善、内容创造、人才培养等工作,以更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;二是以技术平台为核心支撑,深度发掘运用融媒体的大数据功能,常态化开展新闻聚合、舆情监测、媒体传播力分析和传播路径追踪等工作,对不同媒介形态发布的产品进行统一调度和安排,以技术优势激发主流媒体的内容创造活力;三是统筹策划、采写、编辑、发行、发布、播出等各环节,搞好采编流程再造,使融媒体生产模式更趋于平台化;四是点面结合、多层联动,寻求自主研发和创新突破,促进各级融媒体平台合作共“融”,以利于资源流通共享。比如湖南日报社以“新湖南云”强大的技术功能吸引全省69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入驻,实现了由“端”到“云”的战略扩容。
坚持以人为本,优化人才培引机制。推进融媒体高质量发展,迫切需要更多高水平技术、运营人才,需要加快打造一支既有政治素质和新闻素养、又具互联网思维和实践能力、懂得新媒体传播运营的复合型新闻舆论工作队伍。为此,一方面应拓宽引才渠道,注重与各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,着力培养复合型、创新型全媒体人才,将融媒体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引进计划;另一方面应扩大引才范围,结合融媒体业态发展需要,注重引进当前较短缺的数据处理工程师、产品经理等技术和业务支撑人才。与此同时,应注重“待遇留人”,建立完善编内编外同岗同酬、绩效优先的考核制度,提高人才薪资待遇,拓宽、畅通人才晋升渠道;注重“感情留人”,强化人文关怀,创造和谐工作环境;注重“事业留人”,为融媒体工作人员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、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。
突出需求导向,改进内容创作机制。融媒体平台拥有众多信息分发平台,使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元,要达到引领群众、服务群众的目的,还需要大量优质内容,尤其是符合区域发展需求、体现区域优势特色的原创优质内容。为此,融媒体内容创作应避免相对单一、枯燥的说教范式,努力将政治理念转化为民众生活话语,发挥贴近基层、贴近群众的优势,真正将新闻信息传播到百姓的生活世界;同时应深耕本土新闻,发掘本土化的、个性化的素材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产品,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和深度互动。
(作者单位:59白菜专区论坛主页传媒伦理与法制研究所)
原文链接:https://hnrb.voc.com.cn/hnrb_epaper/html/2021-06/10/content_1523166.htm